肚子疼到冒冷汗 拉尿像在尿血是一種什麼體驗? 別問,問就是人在醫院 剛下病床,死去活來 尿結石,是怎麼來的? 泌尿系結石又稱尿路結石、尿石症,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。尿路結石根據結石所在位置可以分為腎結石、輸尿管結石、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。 尿液中,含有鈣、草酸、尿酸、磷酸鹽等。當尿液濃縮時,就有可能形成小晶體,晶體可以不斷生長、並且聚集在一起迅速長大,大多數晶體可以排出體外,如果遇到適合滯留的部位,這些晶體就能“長”在這些部位,並且在你不知不覺間,就長成一顆顆堅硬的結石。 坐不動,喝水少 讓你更容易得尿路結石 影響尿路結石形成的因素非常多,年齡、性別、種族等都會影響結石的形成。日常生活中就有一個常見的壞習慣,會讓我們更容易得尿路結石,那就是——久坐不動,喝水少。 經常坐着,再加上平時飲水少的話,尿液得不到稀釋,尿液濃度增高,尿液中結石結晶沉積就容易形成結石。 此外,對於不愛活動的人來說,如果腎臟有小結石或泥沙樣結石,由於缺乏運動,這些小結石不容易排出體外,日積月累,也容易慢慢長大。 除此之外,飲食結構不合理也可能誘髮結石疾病。 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多或過多食用含有草酸的食物(如菠菜、豆類、茶葉、葡萄等),很容易造成草酸鈣結石。 另外,汽水類的軟性飲料含有較高的糖分和熱量,容易加速體內的水分流失,加重腎臟負擔。 如何遠離結石困擾? 每個人都有可能長結石,但多數時候,這些還沒成氣候的“小石子”,會被尿液沖刷排出體外。 對那些死皮賴臉駐留體內,不能自然排出的結石,現在也有很多成熟的治療方法——比如體外衝擊波碎石。 尿路結石因其成因較為複雜,所以復發率也較高,日常生活也要注意預防。 01科學飲水 保持良好的飲水習慣以保證夜間有足夠尿量,尤其是體力工作者或高溫作業的人更要喝更多的水,而不是在等到感覺口渴時再飲水。 02調整飲食結構 適當增加飲食中的纖維素,減少食鹽、精糖、蛋白質的攝入量,少吃動物內臟及油膩食物。 03適當增加運動 長時間不活動可增加尿中晶體成分的沉澱機會而形成結石。體育活動可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,即便是因病卧床的病人也應勤翻身。 04定期體檢 每年常規體檢,或進行泌尿系 X 線或超聲檢查,能夠早期發現或排除泌尿系結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