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身體應該定期進行檢查,那你知道牙齒也應該定期檢查嗎?接下來我們介紹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口腔檢查重點。 三歲以下 第一次口腔檢查應該在第一顆乳牙長出後的六個月內進行,最晚不超過12月齡。主要檢查牙齒的生長發育狀況,向家長詢問嬰兒的口腔衛生習慣,飲食種類及餵養方式等,並進行預防性指導;進行患齲風險評估(也就是容不容易得“蟲牙”),對高患齲風險兒童應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使用氟化物防齲。這一階段要特別注意上前牙齲壞的治療和預防,以及牙外傷和某些口腔黏膜疾病的發生。 三到六歲 伴隨頜骨生長,牙齒之間的縫隙變寬,食物殘渣堆積,清潔不乾淨,這一時期應重點檢查齲的好發牙位和牙面,常規應用氟化物防齲,常見方法就是塗氟。對有患齲風險的乳磨牙進行窩溝封閉,對已發生的齲進行相應治療。同時對發育中的錯合畸形進行早檢查,早診斷,早治療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項。要注意孩子牙齒的數目、位置有無異常,有沒有口腔不良習慣、地包天等現象,所謂的口腔不良習慣包括吮指、吐舌,口呼吸,偏側咀嚼,夜磨牙等。對發音異常的兒童,注意檢查舌系帶的附着情況。 六到十二歲 孩子處於替牙期。在牙齒萌出及成熟的過程中,具有患齲病高危險性。六歲,第一恆磨牙(六齡齒)開始萌出,它具有萌出早、齲發生早、患齲率高的特點。應儘早進行窩溝封閉以減少齲的發生。我們在治療乳牙的同時應常規檢查剛萌出的恆牙是否患齲。這一階段要注意暫時性錯的表現,對已出現的錯合畸形及時進行咬合誘導。 七到九歲 此期兒童的活動性較強,尤其要注意上前牙受傷的可能性。 十二歲以上 由於性激素水平的變化,牙齦炎、牙周疾病的發病率開始上升,青少年的口腔檢查中更強調牙周檢查。這一階段生長發育活躍,及時治療錯畸形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在正畸矯治過程中,一方面要定期檢查菌斑和牙齦出血情況;另一方面,防齲措施也是正畸治療期間需要定期進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