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工作中,經常碰到肚子疼得滿頭大汗的病人來做CT,其中大部分都是輸尿管結石。 今天,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生活中的常見疾病——“疼起來要人命”的輸尿管結石。 輸尿管結石:顧名思義就是在輸尿管中的結石,但是這可不是輸尿管自己“長”出來的,一般情況下,尿路當中的結石,大多是由人體代謝產物構成,特別是尿液,尿液中的成石物質(鈣、草酸、尿酸和胱氨酸等)濃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,呈過飽和狀態,最終析出結晶並在局部生長、聚積,最終形成結石,雖然原發性輸尿管結石存在,但是及其少見。 絕大部分是因為生長在腎臟當中的結石,在排出過程中,暫時受阻在輸尿管的狹窄處,繼而引發突發性腹部疼痛並向會陰部放射,同時伴有血尿。繼發感染時,出現尿急、尿頻和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。當我們突發腹部疼痛並出現上述類似症狀時,很可能就是原本生長在腎臟當中的結石“掉下來了”。 現如今的醫療水平很高,只需行一個小小的腹部CT平掃,便可讓卡在輸尿管中的結石顯示得一清二楚。腹部CT平掃就可以發現輸尿管走行區內的高密度影,通常較小,橫斷面呈點狀或結節狀,長軸與輸尿管平行,結石上方的輸尿管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擴張,並與高密度影處呈突然截斷。在三維方向的重組則更為直觀。箭頭所指的位置為即結石,且結石上段輸尿管已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水 那輸尿管結石該怎麼治療呢? 通常小於5mm的結石,百分之八九十都會自行排出,所以一般可以選擇保守治療,可以通過大量喝水、服用排石中藥、配合解痙鎮痛藥物、輸尿管鬆弛藥物等。大於5mm的結石,可以選擇體外碎石,在體外通過醫療手段,將大塊的結石分解成若干塊,再通過保守治療手段將其排出;此外還可通過輸尿管鏡取出,若以上方法治療失敗可以通過手術切開取出。治療後,一定要複查腹部CT,做到“水落石出”。 如何預防? 泌尿系結石是常見病,20-50歲為發病高峯期,約佔百分之九十,而且男性多於女性,夏季多發。 日常生活中,應當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;多飲水,避免水分流失,每天的尿量保持在2-2.5L;調節飲食,均衡飲食,避免某一種營養成分過多攝入,增加水果蔬菜粗糧及粗纖維的攝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