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月經前幾日,小腹就如灼燙般灼痛難忍,腰骶脹得直不起身,經血中夾着暗紅血塊……這樣的日子,27歲的習女士煎熬了兩年半。更讓她焦慮的是,儘管月經規律,備孕卻始終無果。“難道真的與孩子無緣?”無數個夜晚,她獨自面對驗孕棒上的單槓黯然神傷。 初次走進診室時,習女士臉上寫滿疲憊。她坦言嘗試過各種治療,但痛經反覆發作,備孕之路也屢屢受挫,焦慮日益加劇。初診:濕熱瘀結,沖任受阻 王俊玲教授觀察發現,習女士月經量多夾血塊,經前小腹灼熱脹痛,帶下黃稠,舌苔厚膩,脈象弦數,辨證屬濕熱瘀結型痛經兼不孕,此類體質因濕熱與瘀血互結,阻滯胞宮氣血,既引發劇痛,也影響胚胎着床。 王教授制定分階段治療策略: 先清濕熱,通絡止痛:首重化解濕熱瘀阻,改善宮內環境; 同步監測卵泡:結合B超跟蹤卵泡發育,精準把握排卵時機。 治療初期以清熱化濕、活血通絡為主,為後續備孕掃清障礙。 二診:痛經減輕,適時活血促孕 三周後複診,習女士反饋痛經明顯緩解,但仍有腰痛。王教授判斷濕熱已祛大半,治療重點轉向活血化瘀、疏通沖任。 此時B超顯示右側卵泡發育良好,內膜厚度適宜。王教授適時調整方案,加入理氣活血之品,並指導夫妻把握排卵期同房,將治療與備孕節奏緊密結合。 三診:體質轉機,益氣養血固本 此次複診正值排卵後,習女士腰痛基本消失,但感乏力疲憊,舌淡脈細。王教授指出此為氣血虧虛之象,治療需由“通”轉“補”:重用益氣養血之品,增強子宮內膜容受性;健脾補腎,支持黃體功能,為潛在妊娠提供營養基礎。這一階段旨在通過調理整體體質,提升自然受孕幾率。 四診:喜訊降臨,科學驗證好孕 再次見面時,習女士欣喜地拿出兩道槓的驗孕棒:“王教授,我可能懷上了!”血檢結果證實:HCG及孕酮值均符合妊娠指標。 王教授一方面為她鞏固益氣安胎方案,另一方面叮囑其定期監測血值及B超,確保胚胎穩紮穩打。 案例啟示:嚴重痛經與不孕常互為因果 1. 濕熱瘀阻型痛經:濕熱下注胞宮,氣血不暢,既導致疼痛,也阻礙胚胎着床; 2. 調經為助孕之本:通過清熱除濕、活血化瘀,改善宮內“土壤”環境,為受孕創造關鍵條件; 3. 中西醫協同優勢:中醫調理體質結合西醫卵泡監測,可精準提升受孕效率。 王俊玲教授寄語:“反覆痛經的背後,往往隱藏着生育力的警示。中醫擅長從整體入手,將‘不通’的體質調整為‘易孕’狀態,只要找准病機、分階段干預,許多姐妹都能迎來轉機。”
*本文內容不作為醫學診斷,僅供參考。